- 當前位置:首頁 > 關于貝瑞 > 最新動態
中國折扇鑒賞
折扇又名“撒扇”、“紙扇”,是一種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、韌紙或綾絹做扇面的能折疊的扇子;用時須撒開,成半規形,聚頭散尾。
漢末,名為腰扇,曾為王公大人的寵物。晉代,腰扇又稱為疊扇,已成為上流社會男女通用的驅暑器具。手持折扇,成為當時生活中高雅的象征。明永樂帝開始主導折扇潮流,他命令內務府大量制作,并在扇面上題詩賦詞,分贈于大臣。一時折扇大貴,成為一種時尚。文人雅士學著互贈題詩詞字折扇,表喻友情別意。手持折扇,成為當時生活中高雅的象征。
明清時代,在折扇生產地--江南一帶,出了很多名士,他們的風流才情,與折扇有著絲絲縷縷的關系。他們所營造出的江南如水的文化氛圍,表現出柔情和氳氤的美境;通過以折扇為媒介,流傳于皇宮、府第、閨室、民間、海外。而折扇也因了這些美畫佳句身價百倍。
實際上,折扇在引風納涼方面的作用,雖說不似蒲扇直截了當,但折扇,是在實用基礎上的進步,是對生活美化的裝點。隨著時間的發展,折扇在中國人心目中仍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折扇在選用材料方面,越選越精,極奇窮巧。扇骨有用象牙的,玳瑁的,檀香的,沉香的,粽竹的,以及各種木料的。工藝則有螺鈿的,雕漆的,漆上灑金的,退光洋漆的。還有鏤空邊骨,內藏極細小三十二張牙牌的。有鏤空通身,填滿異香的。更有空圓釘鉸中,藏著極小骰子的。至于扇面,有白紙三礬的,有五色繽紛的,有糊香涂面的,有捶金的,有灑金的。
巴蜀一品·手夏坊折扇系列,突破傳統制扇工藝,創新性的選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夏布作為扇面材料,精織150目夏布作為扇面,邀國內知名工藝美術大師繪畫其身,另以名貴小葉紫檀為扇骨,精致無比。打開扇面,小骨挺拔,側面線條流暢。合攏后,兩片大骨將小骨與扇面牢牢夾緊,形成弧度,毫無松動的跡象,在日常使用的同時兼具高雅的鑒賞韻味,更可用于收藏。
但折扇收藏者平時在收藏或者在展示自己的藏扇時要注意,觀摩折扇者應自覺戴上干凈手套,防止汗漬。禁忌吃東西時觀摩,以防油漬污染,大聲講話,口水的污染。最忌觀摩時抽煙;拿在手中端詳時,忌臉部過分靠近藏品,以免口中,鼻中呼吸時的氣對其影響。一定要把扇子放入通風、防曬的地方。放入防蛀的樟木箱、柜最妙。特別忌用塑料袋,時間一長,“悶潰”到不可收拾。每年秋高氣爽時,應將藏扇檢查一遍,涼涼風、透透氣,既可玩賞,又利于扇子的保護。